人生心得分享 - 受人之託, 忠人之事
當我還很小的時候,有一天,我在外公外婆的倉庫桌子上寫功課,無意間聽到一群不知哪裡跑來的工人在爭執著一件我完全不明白的事情。這群工人可能是看我年紀小,所以也沒理會我,就一直旁若無人地討論他們的話題。
不過由於他們實在吵得蠻久的,聲音也很大聲,不久之後我就慢慢聽出來他們到底在吵些甚麼了。
其實事情也不複雜,就是有一位叫做「葉助」的人,吩咐他們要如何施工,但是工人中的一派認為應該完全符合這位葉先生的要求來做,另一派則說應該要變更一下設計,施工下去才會又好又省錢之類的。
如此看來,這件事情到此為止,應該是很單純才對,我為什麼還要打這麼多字,寫一篇無聊至極的小事呢?
其實,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群工人在言語上,似乎對這位葉先生有著極度的尊敬。雖然事隔已久,我已經無法具體描述他們的對話,但我還是很清楚地記得,工人們對葉先生是極度地崇敬的,好像他講的話是絲毫不可違逆、不容有任何折扣的,使得他們對工程品質一定得錙銖必較,值得他們花上冗長的時間來爭執一件表面上看來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一直到隔天,我還是對這位葉先生充滿著深深的好奇心。
在我那個年代,除了從小看魚而逆流而上的總統蔣公(兼任世界救星跟民族偉人)之外,我實在沒見過還有像那群工人口中的葉先生那般英明睿智、文武兼備的奇才了。當下我就蹦蹦跳跳地跑去找外婆,打算跟她打聽打聽!
「阿嬤、阿嬤!葉助是啥麼人?」我使勁揮著小手朝她喊著,外婆一看到我,就露出一貫慈祥和藹的笑容,仔細聽著我的問題。
「葉助?」只見她像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樣,在腦海中把所有認識姓葉的人都掃過一遍,當然,沒有「葉助」這號人物。
於是,我把昨天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講給她聽。只見她聽完我的童言童語之後,才恍然大悟,連笑容都在眼睛裡瞇成一條線了。
外婆摸著我的頭說:「憨囝哪!嘸係『葉助』,係『業主』啦!就是我們啊!」
「我們?」很少聽到這個集合名詞,我突然愣住了。「嘿啦,就是我們啦!」
「喔!就是我們喔?」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然後只見外婆笑著走開了。
說真的,這件事情從此埋在我的心裡,一直到了很久以後,重新回想起來的時候,我才真正領悟到當初那群工人到底在爭執的是甚麼事情,也才真正的對那群工人們發出心內的尊敬。
我並不是那種凡事都認為今不如古的人,不過光從這件事情,對比現代人的做事方式,我就對那群工人的堅持品質、連小事也不馬虎的敬業態度,感到深深地敬佩。
我時常在工作上,看到許多我個人認為不是很健康的做事心態,例如得過且過、陽奉陰違等等。然而我們難道不能換個心態,雖然不用把委託人當作神一樣,但起碼對於我們已經接受委託的事,能夠力求完美得把它完成,做得甚至比委託人要求的還要好?
與大家共勉之!
本文摘自http://m.xuite.net/blog/johnnyle/worker/27160642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名醫之嘆》台大醫學系最該上的一堂倫理課
出處:財訊 第 408 期。訪問者:蔡靚萱
被譽為台大良心的醫師柯文哲,今年暑假在台大醫學系開的外科,竟然首度因太少學生選課,差點面臨停開。而這只是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外科的冰山一角。
柯文哲:
我們台大葉克膜團隊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團隊,大家五點下班還繼續待到十點,也不用加班費,都是瘋子,是完全違反經濟法則的團隊,但很難要求其他人都這樣。市場決定一切,不能期待所有人都當烈士。但是,我常說,有個數學公式,A的N次方,大家願意多付出一點,讓A大於一,A的N次方就趨近於無限大,就能改善社會;如果每個人都只想要擷取,A小於一,A的N次方就趨近於零,只會讓社會崩壞。
人的結局只有兩種
有插管死掉、沒插管死掉
我最大的願望,是台灣能互信、互愛、互諒。連勝文挨的那一槍,是由台大醫院發新聞稿,這是家歷史超過百年的國家醫院,台灣竟然還有一半的人不相信,這就是社會不互信。愛滋器捐事件監察院彈劾我,我最不能同意的,是監察委員認為我說「這件事沒有壞人」是推卸責任。這顯示台灣社會不互愛、不互諒,認為出事就一定有壞人,最後只會導致人人說謊,制度無法改善。我是替我的器捐協調師扛的,結果台大不肯承擔,大家都順便倒給我,真是太爛了。我以前沒白頭髮的,為了那件事在三天內白掉一半。
有一天我在加護病房突然大徹大悟,人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是有插管死掉,一種是沒插管死掉。既然沒有人會把死亡當成人生的目的,那人生只是個過程,想做什麼就該放膽去做。
我一生當中最感動的地方就是黃花崗,我現在是黑名單去不了大陸,以前還可以去的時候,我記得,當我走下黃花崗,撫摸每一塊碑石,想著一百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中國最頂尖的知識分子,在那個晚上用什麼樣的心情出發。以區區兩百人進攻兩廣總督府,對抗十二萬清軍,這幾乎必死無疑。
我是那種很聰明的人,念書很少念第二名,但我沒有利用這些優勢欺負別人、謀自己福利。台大醫學系學生是台灣最頂尖的知識分子,願不願意替這個社會多扛一點,而不是利用優勢去攫取更多的利益?
有句話說,人因有夢想而偉大。人如果失去感動的能力,也會跟著失去理想。現在跟小孩子講黃花崗的故事,會被當作瘋子。但如果讀黃花崗故事不會感動,如何期待他有什麼理想?不過,我還是相信人性的光明面會超過黑暗面,因為若不這樣,就沒有人類文明了。
白色的力量-柯文哲:我改變不了四季的變化,只能讓其盡善盡美 序
柯文哲
人生都是意外
過去三十年,我每天都覺得事情好像做不完似的,從早到晚疲於奔命,台大醫院內教學、研究、服務、行政,原本繁忙的工作以外,最近二年歷經衛生局、衛生署、醫策會、立法院、醫師懲戒委員會、監察院、公懲會、地檢處、調查局、JCI(國際醫院評鑑組織),加上媒體無時不刻的訪問,我偶爾可偷空停下來時,不免思索「命運」到底是什麼?我的人生怎會這樣曲折?
依照牛頓力學,如果我知道某一瞬間,空間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從此以後,因為所有粒子皆依照牛頓力學在運動,以後的歷史將是固定且可預期的。雖然也許粒子太多,牽涉的計算量遠超過人類智慧所能負荷,但起碼在理論上,未來是可預期的。當然有人會說依照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同時精確的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但是我們不能知道,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反之依照量子物理,空間粒子相互作用後之運動是機率分布,並非可預期的固定方向,如此未來將完全是「機率」決定的,是不可預期的。愛因斯坦曾說:上帝不會丟骰子。表示他對於未來完全是機率決定的,頗不能接受。
對我而言,未來是「固定可預期的」或者「完全是機率不可預期的」,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最重要的問題是未來的發展是否有我的意志牽涉其中?我現在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粒子依照牛頓運動定律之故,我不得不寫?還是一切都是機率?我只是因緣際會剛好現在在寫這篇文章?但到底我個人的意志會不會影響我是否寫這篇文章?「命運」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已困擾我很久?但面對現實的人世,不管這個問題的答案如何,日子總是要過的。
史懷哲是醫界的典範,但五十年代史懷哲在非洲,以當時的交通狀況,能來找史懷哲醫師看病的不會超過方圓二十公里,加上抗生素才剛發明不久,所謂的醫療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還相當原始。也許實質上,史懷哲所作的對於整個非洲黑暗大陸可說是「微乎其微」。但是他做的就像在無盡的黑暗中點一盞燈,雖然燈光微弱,但這微弱的燈光卻給人們在無盡的黑暗中一點信心和希望,鼓舞了無數的人心。
隨著年紀漸增,漸漸明瞭蘇軾所寫「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之人生真義。
面對無盡的時空我是如此的渺小,更何況人生常是意外,充滿轉折,也許挫折也不少。但我依然要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相信人世善良的一面,也希望世界因為有我而更好。以此自勉並勉人。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2014吾家花園
園丁:宗正
大家好,我這個園丁太忙碌,上次咱今年度正式開工的讀書會,討論很精彩、很感性,但是來不及「紀錄」,只有老實的如君在咱們群組乖乖打了兩行:「芝蘭...」,是我害大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抱歉抱歉!
我們上次以台大醫師柯文哲文章的兩個段落「史懷哲之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喻」來自勉,這次追補(請看照片檔)
意思是:
縱使
我們寂寞走過而無人知曉,但我們真走過!
我們雖然微渺而無人看見,但我們真存在!
會有一天,某個人、某件事
因為我們而嘗到天堂的滋味!
請一起相信!
共勉!
大家好,我這個園丁太忙碌,上次咱今年度正式開工的讀書會,討論很精彩、很感性,但是來不及「紀錄」,只有老實的如君在咱們群組乖乖打了兩行:「芝蘭...」,是我害大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抱歉抱歉!
我們上次以台大醫師柯文哲文章的兩個段落「史懷哲之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喻」來自勉,這次追補(請看照片檔)
意思是:
縱使
我們寂寞走過而無人知曉,但我們真走過!
我們雖然微渺而無人看見,但我們真存在!
會有一天,某個人、某件事
因為我們而嘗到天堂的滋味!
請一起相信!
共勉!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吾家花園 2014 閱讀討論預紀單
園丁:宗正
<我們預定一起紀錄>
今年以前,我們讀了《阿米 星星的小孩》、《阿米 宇宙之心》、《聖境預言書》三本。
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不是跟別人比,是這個花園竟然能獲得這麼多朋友的定期駐足觀覽!
這是我這個園丁的無上榮幸!
今年,我們打算換個方式來閱讀。我們這次不讀一整本,而是請每個人提供想和別人分享的文章。
其實也不限文章,可以是書籍介紹(不限文字)、電影故事探討…等等。
一個月2次聚會,一年最滿總有24次,假設一次讀一篇文章,我們也會讀了24篇文章。
但你我都知不會這樣進行的。
首先,我們不可能全年無休,依照去年,我們缺了約3到4次。
再來,我們也不可能每次只讀1篇文章。大家也知道我們會旁徵博引、觸類旁通的。
怎麼辦呢?
簡單。
我們先自由列出今年可能會想要和大家分享的閱讀材料,這樣就不限數目了。
然後為什麼我標題寫「閱讀討論預『紀』單」?『紀』啥碗糕啊?
因為我發覺在電子社群大行其道的時下,幾乎所有人會到社群「繞一繞」,不是因為『想要看看別人發生什麼事』,純然是因為『想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我』!是的,沒錯!
加上行動上網功能,很多文章可以靈活、任意地「丟」到社群亮相…你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嗎?
我想要把讀會會最寶貴的資產:「一起走過的痕跡」,連同文章,一起丟到社群去「紀錄」。
我們讀了什麼?誰說了什麼?哪個觀點又如何?
我發現我們已經好不容易一起把金子從沙堆中淘漉出來,接下來怎能不打成金戒指呢?
而年底,當我們一起走過,我們會發覺,我們創下滿滿的紀錄!蠻有書卷味的!
讀書會閱讀清單
01、柯文哲《白色的力量》序中「史懷哲」一段、「黃花崗」一段;「理想中的改革之道」一段。---------宗正邀約共讀
02、柯文哲《白色的力量》「曾御慈醫師追思會演說」 -----------------------------------------------宗正邀約共讀
03、「和兒子去旅行」(商周專欄.王浩威) -----------------------------------------------宗正邀約共讀
04、「家人是最寶貴的VIP」(褚士瑩) -----------------------------------------------宗正邀約共讀
05、「丹尼爾高曼:從靜坐呼吸開始 鍛鍊你的專注力」-----------------------------------------------宗正邀約共讀
06、「新的一年,生活提案」原則把握(褚士瑩) -----------------------------------------------宗正邀約共讀
07、「我的奴隸的奴隸」(南懷瑾) -----------------------------------------------宗正邀約共讀
08、「像神一樣的葉先生」(網路) ------------------------------------------------如君預約共讀
09、「中年宗正回溫中學課文」、「謝天」------------------------------------------------宗正邀約共讀
10、《閱微草堂筆記》選文 ------------------------------------------------宗正邀約共讀
11、《容齋隨筆》選文 ------------------------------------------------宗正邀約共讀
12、《獄卒不畫會死》(林文蔚) ------------------------------------------------宗正邀約共讀
13、《晚熟世代》(王浩威) ------------------------------------------------宗正邀約共讀
14、電影《性福療程》討論 ------------------------------------------------宗正邀約共讀
15、「愛,直到成傷」-- <一道刀疤> (侯文詠) -----------------------------------------------宗正邀約共讀
16 、「天地君親師」人類學考證 -----------------------------------------------宗正邀約共讀
17 、「請停止改善你自己」(奧修)--------------------------------------------志文預約共讀
18 、《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Food Rules: An Eater’s Manual》—--------------------姻如邀約共讀
19 、《整理,決定你的老後生活》(坂岡洋子) - --------------------------------------------詹阿姨預約共讀
20 、《我是宋朝人》(史式) ----------------------------------------------益楠邀約共讀
21、電影《救救菜英文》討論 ----------------------------------------------如君邀約討論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