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盡是”與“淨是”


作者:高再蘭 

是多義詞,但都有全、都的意義。《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相關解釋為: 
淨:圃表示範圍,說明除此以外沒有別的。……b)表示事物的範圍,相當於陟我們車間~是小夥子滿院子~是樹葉。 
盡:富完全;都》屋裡~是煙應有~有。 

可以看出,作為全量範圍副詞表示全、都意義時,
在句法上一般要修飾構成淨是盡是
淨是盡是也是同義結構,表示全是”“都是
 
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人們對二者的差別並不敏感。
如我們把盡是錯別字淨是錯別字輸入電腦搜索,結果發現兩者都有大量的使用。
兩者的區別在哪裡?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運用這兩個詞,我們對一些語料進行了考察,以期發現二者的差異。
   
一、盡是多用於書面語,淨是多用於口語。 

通過觀察與分析,我們發現兩者的最大差異是語體差異:
盡是多用於書面語,淨是多用於口語。 

首先我們對定字數的1995年的《人民日報》進行了搜索,共檢索到符合條件的例句26例。
其中淨是”2例,盡是”24例。
僅有的兩例淨是出現在對話中: 
(1)沒搞開發以前,地裡的莊稼就這麼高(祁文才比畫著約1尺左右),常給旱死;天又寒冷,莊稼也不成熟,淨是秕的,磨出麵粉蒸出來的饃又酸又黏,不好吃。 
(2)梁叔笑著對我說:現如今相親,看的是年輕人有話說對脾氣。路遠怕啥,村裡村外淨是柏油路,出門咱自己有摩托車,公家有長途車。再說,有啥事拔個電話不就成了。
接著,我們對王朔的小說進行了搜索,共檢索到符合條件的例句15例,其中
淨是”11例,盡是”4例。我們來看這4盡是 
(3)“這個嘛,我梗著脖子斜著眼兒說,據我所知,所謂諸多良策也盡是些治標不治本的損招兒……” 
(4)“什麼都會很快過去的。他說,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5)人生不過如此嘛!大難臨頭哭都來不及,誰又顧得了誰?你對別人愛也好恨也好又能持續幾日?到頭來還不盡是一筆勾銷
(6)現在各刊物的記者都搶著呢,尤其是對女歌星之類的特敏感。出門兒盡是看花人。等他們發現了吧,咱們就晚了。
  
(4)屬於引用古代漢語。
(3)(5)(6)都出現在比較典雅的上下文中,
如例(3)所謂良策,例(5)‘1人生不過如此,例(6)看花人
由此見,王朔在很多地方選用淨是,而在較正式的語境中改用了盡是
  
最後,我們對一定篇幅的《北京口語》語料進行了搜索,檢索到符合條件的用例19個其中淨是”15例,盡是’4
《人民日報》是比較嚴肅的新聞刊物,其中對話較少,因此屬於書面語色彩較濃的正式語體。
王朔的小說是通俗小說,對話比較多,口語性較濃。
《北京口語》語料都是對話,是若干發音人現場錄音的轉寫材料,純口語性的。
由此可見,淨是一般出現於口語語體中,盡是一般出現於書面語體中。
淨是比較通俗,盡是比較正式。
這種語體差異與其歷史來源有關。
盡是在古代漢語中早就產生,有一定的古語性在唐詩中盡是就用得非常普遍,而淨是在近現代方言口語中才產生。

二、盡是強調淨是強調” 

除了較明顯的語體差異之外,兩者在表義側重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全、都的含義來自乾淨、純淨義,側重於全、都的含義來自完、窮盡義,側重於
因此,雖然兩者都為全量範圍副詞,但強調個體的同質性,排斥多樣性卻不排斥多樣性。因此,當賓語為表示多種類人或物的名詞性並列短語時,側重於用盡是,而不用淨是
如: 
(7)【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8)1985年前後深圳大街整潔寬敞,賞心悅目,現今滿街觸目盡是零亂的小商攤、商亭、電話亭、書刊亭和看板,讓人遺憾不止。 
(9)比如,原來景山西牆外有一段路盡是污水垃圾蒼蠅蚊子,長年沒人問津。

以上例句均來自北大語料庫,其中所帶賓語都為多種類物體,因此都用盡是而沒有用淨是
我們對北大語料庫進行搜索,結果發現淨是的賓語基本上都表示同或單一的人或物,很少有(7)(9)那樣的並列結構。這種句法差異正是由兩者在表義上的側重不同造成的。
由此可見,盡是淨是在語體色彩與表義側重上都存在差異,
其中語體差異比較顯著,表義差異則為一種傾向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