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求雨者的故事

我們內部的波的振動頻率
與宇宙、世界即外部的波的振動頻率相一致,
內外相互呼應,
產生了共鳴共振現象。

與環境交流、調和,最強烈的例子,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最古老的例子,
就是「祈雨」。

西方分析心理學創始者
榮格(Carl Jung)經常提及的
「求雨者rainmaker」故事,
也充分說明了同時性發生的因緣。

榮格所說的「求雨者的故事」,
源自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寫給他的書信。

衛禮賢是一位德國傳教士,
在中國青島傳教。
由於衛禮賢另一方面是熱愛中國文化的漢學家,
翻譯了許多中國儒道經典,
榮格在中國儒道哲學方面的學問,
多半受益於衛禮賢。

後來榮格在一個研討會上,
曾這樣重新講述:

故事發生在衛禮賢所在的青島附近,
經歷了一個嚴重的乾旱,
人們面臨生存的危機……
無奈之下,
村民們找來了「求雨者」,
一位貌不驚人的老頭。

這位求雨者來到村子後,
要求給他準備一個安靜的茅屋,
給他三天的時間,
任何人不要打擾他。

到了第四天的早晨,
烏雲雲集,
竟然下起了大雪……

衛禮賢聽說之後,
專程趕去見這位非同尋常的求雨者,
詢問他如何能夠求雨和使得下雪。
這位求雨的老人說:
「我什麼也沒做。」

衛禮賢對他的說法大感驚異,
說到:
「這怎麼會呢?
 你才來四天,
 老天爺就開始下雨了。」

老人解釋說:
「我本來已習慣於
 風調雨順自然和諧的生活,
 我來到這個地方,
 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
 這個村落的一切與大自然不協調。
 這個狀況就是
 違背了天理、遠離了自然之道的結果。
 其實
 我剛來到這個村落時,
 也受其影響,
 失去了本來的和諧。
 於是
 我要獨處三天來調整自身,
 重新恢復與道的聯繫,
 讓自己與上天和諧,
 我知道
 一旦我與道建立了聯繫,
 需要的雨自然也就會有了。
 所以,
 最後便開始降雨了。」


當我們對我們的無意識
保持開放狀態,
保持著高度警醒和覺知,
而不是從意識層面控制干擾,
那麼我們內在的波頻
就很容易感應到宇宙波頻,
接收到宇宙的能量波。
與道、與宇宙
保持同頻共振,產生共振反應。


俗話說:「人不照天理,天不照甲子」
如今災難頻仍,四地狼煙,
凡有心挽救劫災者,何不體會其中竅妙?


概念補充:
易繫辭:「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子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