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從未知中解脫 前言 摘錄之二》 我們為什麼要設計出人生困境





  生命計劃的制訂讓我們可以在記起自己真正是誰之前,體驗到自己所不是的。這意思也就是說,在我們重新創作出家鄉的交響樂之前,我們會先將其它錯落不齊的聲音探索一遍。這個模式在我開始為這本書進行數據研究之後,越顯清晰。我把這類的生命藍圖稱為「反面學習」計劃。

  舉例來說,一個非常熱心關懷的靈魂想要更認識自己的熱心關懷,那麼她可能會選擇投胎到一個極度不正常的家庭。當她身處於缺少關愛的對待中,她就能更深刻的體會關懷。缺少某樣事物,正是學習其價值與意義最好的方法。由於外在的肉體世界缺乏關懷,迫使她不得不向內心尋求,也就是在這兒,她發現自己的關懷之心。就在缺少關懷的肉體世界與她自身內在的關懷之心之間,她對關懷有了全然的理解,也因此,對自己也有了全然的認識。從靈魂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習過程中必然的痛苦是短暫的,然而其所帶來的智慧卻是永恆。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有反面學習的成分在內。

  記起我們真實的身份 ——崇高、無遠弗屆、永恆的靈魂——是超越人生困境的方法。比方說,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肉體的人,一旦肉體受到嚴重的毀損,他們就會感覺到極大的憤怒。然而,其它那些肉體遭受到同樣損壞,但認為靈魂才是自己的人,其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小得多。由於我們的人生困境呼喚我們記起自己是靈魂,這一件最初帶來痛苦折磨的事,最終也得以緩解。將自我認知從人格——肉體擴大到靈魂的作法,可能會減輕我們身體上的痛也可能不會,但是,這麼做絕對可以減少我們心裡的苦。這樣的覺醒既是人生困境的目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人生的困境挑戰讓我們對生命重燃熱情,那是我們在投胎為人之前所擁有的熱情。這件事本身,就值得大肆慶祝了。

  當我們覺醒過來,或是以其它各種正面的方式來響應人生的困境挑戰時,我們就開創出了一條「能量信道」,這條信道讓其它人可以更輕鬆地去面對他們的人生困境——或從中振作起來。這個想法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能量都與彼此互相連結,並且交互影響。本書中的故事在在都表示出,我們每一個人所能產生出來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們自己所知。也因為我們能夠對這個世界產生強大的影響,這份能力同樣也就成為一個絕佳的機會、一份重大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栽種在我們這個世界目前的振動之中。當我們透過人生困境所帶來的成長而發出自己的振動頻率,我們也從中提升了這個世界的振動頻率。正如將染料滴入杯水之中一般,每個人都會改變這個世界的色調。當我們發出歡欣的感覺,即便當下我們是一個人獨自站在山的頂峰,我們仍會發射出一種頻率,讓其它人更容易感受到歡欣。當我們發出平和的感覺時,我們會與某種能量共振,而這樣的能量對於結束戰爭是有所幫助的。當我們懷抱著愛,我們會讓其它人,不論是那些我們認識或永遠不會認識的人,都更能去愛。也因此,我們是誰這件事,比起我們可能會做的任何事都要來得更有意義許多。

《從未知中解脫 前言 摘錄之一》 為什麼我們要轉世為人




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你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也計劃了自己的人生考驗。我的研究顯示,絕大部分的人生考驗確實都是經由選擇而產生的。一般說來,越重大的考驗,就越有可能是出生前預先挑選好的。如果某一次經驗重要到會讓你反覆思考這是否是自己事先計劃好的,那麼,它很可能就是。不過,一個很重要的例外是,你必須特別留意那些我們的直覺警告我們要避開的事。當我們忽略了直覺的感應時,計劃之外的考驗就有可能會出現,所以,一定要注意那些發自內在的「危險訊號」,而且不論何時都要予以尊重。

  然而,我的意圖並非是想證明所有的人生考驗都是計劃好的,他們有可能是機率使然,或只是可能性的一種。當我們轉世投胎時,我們擁有自由意志,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自由意志來創造一部分屬於出生前計劃中的人生考驗。這裡的關鍵詞是創造。我相信一切我們所經歷的事,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計劃之外的考驗則是被我們的波動吸引而來,因為我們需要那些經由它們所產生的智慧(在這種情況中,我們的直覺並不會引導我們避開我們所需要的學習歷程)。我們的成長來自於經驗本身,無論這份經驗是不是我們預先計劃好的。因此,如果你能專注在為什麼我可能為自己安排了某一個考驗,而非我是不是有為自己安排好考驗,那麼這本書才可能對你發揮最大的幫助。

  有關為什麼這個問題,等你在閱讀這些故事和其它人的出生前計劃時,就能夠得到詳細的說明。在其它人的計劃中,你可能會聽見自己內心的迴響。我建議你不要限制自己只閱讀那些與你本身,或你愛的人所面臨的狀況類似的故事,即便你正身陷於苦難之中。那些從不同人眼中看起來很不一樣的考驗,有可能是被安排來教導類似的課題,或產生類似的成長效果。你也許會從一個至少表面上看起來與你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人的故事裡,找到你以靈魂狀態存在時的動機。




  我們在出生前所做的這份計劃脈絡深遠,而且細節分明。這份計劃包含的絕不只是選擇人生考驗,其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存在。我們選擇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同樣選擇我們)、我們選擇要在何時何地出生、要上哪幾所學校、要以何處為家、要與哪些人相遇、要與哪些人發展怎樣的關係。如果你曾對某個初見面的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很可能真的早就認識他了。

  這個人很可能是你出生前所擬的計劃的一部分。明明是第一次看到或聽到某個地點、名字、影像或句子,你卻有種詭異的熟悉感,其實,那正是你對轉世投胎前所討論的事項的模糊記憶。在許多人生考驗的規畫會議中,我們會使用出生後所將使用的名字和外貌,這樣的作法可以方便我們在肉體的世界中認出彼此來。所謂「似曾相識」的感覺通常都來自前世所發生的事,但也有很多似曾相識的事情是對出生前計劃的記憶。


  當我們來到這個肉體的世界後,我們便忘了自己原來是個靈魂的存在。在轉世為人之前,我們早已知道會出現這樣的自發性失憶症狀。身為超凡的靈魂,我們希望能忘記自己真正的身份,因為,在記起自己是誰的過程中,我們將更加認識自己。為了獲得更深刻的覺知,我們離開了無形界——一個充滿喜樂、安詳與愛的地方— —因為在那兒,我們無法體驗與自身相反的一切。你可以試著想像一個只有光的世界。如果你從未曾體驗過黑暗,你如何能夠理解並懂得欣賞光明的意義?就是那份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對比,為我們帶來了更深層的認知,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對比,最終我們將記起真正的自己。肉體的世界能夠帶給我們這份對比,因為這個世界擁有所謂的二元性:上與下、冷與熱、好與壞。二元性中的悲傷,讓我們更懂得何謂喜樂。而這個世畀中的紛雜擾攘,則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平安和諧。我們可能面對的憎恨怨慰,更加深了我們對愛的瞭解。如果我們從未體驗過這些人性的面向,我們如何能懂得自己的神性?

  想像你原是來自一個終年演奏著全世界最美妙樂音的地方。這樂音不但令人深深沉醉,而且光華萬丈。終其一生,你都會持續聽見這樣的音樂。這音樂從不止息,但這也代表了沒有其他音樂在這個地方出現過。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正因為你一直在聽同樣的音樂,反而讓你沒有真正聽見。意思也就是說,你並不真正瞭解這音樂的意義,因為你從來不曾聽過其它的音樂。因此,你下了個決定,你要真正去瞭解這音樂的意涵。這時,你要怎麼做才可能達成目的呢?有一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也許那裡有不同的音樂,而那音樂裡有著刺耳的音符,或是不協調的樂章。這樣的對比會讓你對總是在家鄉聽見的音樂產生新的認識與欣賞。

  第二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用你的記憶把家鄉的樂音重新創造出來。將那悅耳無比的音樂創作出來的經歷,會讓你更深入理解這些音符的美好。

  還有第三個辦法。這個做法比另外兩個更有挑戰性,不過也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你發現,要獲得真正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在那裡重新創作出同樣的音樂,不過,得在你已全然不記得那音樂是什麼的情況下進行。憶起家鄉那動聽無比的樂音,並重新將之創作出來的經歷,將會讓你對這音樂本身的偉大,擁有最豐富、完整,並且更延伸的體會。

請停止改善你自己


我一生都試圖改變我自己,但是似乎什麼事都沒有改變,我仍然保持一樣,我是不是沒有希望了?

奧修:
       首先,你為什麼要改變你自己?你按照你本然的樣子是美的,為什麼你不能接受你自己?那個奇蹟是:當你接受你自己,那個改變就發生了。它無法藉著你的努力而發生,因為是誰要來改變你?是同樣的頭腦試圖改變它自己嗎?

       暴力的頭腦試圖成為非暴力的嗎?它會怎麼發生?甚至在成為非暴力的當中也會存在著暴力。

       生氣的頭腦試圖不要生氣是嗎?你可以操作,你可以在你的周圍培養出一種堅硬,你可以壓抑那個憤怒,但它是同樣的頭腦——憤怒就在那裡。你坐在它上面,你坐在一個火山上面。

       愚蠢的頭腦試圖成為聰明的嗎?在那個努力當中,愚蠢將會變得越來越加深……

       那麼那個出路是什麼?那個出路是接受——接受是一把神奇的鑰匙。按照你本然的樣子接受你自己!在那個接受當中,聰明才智就會產生。在那個接受當中,聰明才智為什麼會產生?因為每當你接受,你就不再分裂了,那個分裂就消失了。那個分裂就是在你和那個應該的之間,在你和那個應當的之間,那就是整個精神分裂的祕密所根植的地方:「我是這個,而我必須成為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