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從未知中解脫 前言 摘錄之一》 為什麼我們要轉世為人




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你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也計劃了自己的人生考驗。我的研究顯示,絕大部分的人生考驗確實都是經由選擇而產生的。一般說來,越重大的考驗,就越有可能是出生前預先挑選好的。如果某一次經驗重要到會讓你反覆思考這是否是自己事先計劃好的,那麼,它很可能就是。不過,一個很重要的例外是,你必須特別留意那些我們的直覺警告我們要避開的事。當我們忽略了直覺的感應時,計劃之外的考驗就有可能會出現,所以,一定要注意那些發自內在的「危險訊號」,而且不論何時都要予以尊重。

  然而,我的意圖並非是想證明所有的人生考驗都是計劃好的,他們有可能是機率使然,或只是可能性的一種。當我們轉世投胎時,我們擁有自由意志,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自由意志來創造一部分屬於出生前計劃中的人生考驗。這裡的關鍵詞是創造。我相信一切我們所經歷的事,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計劃之外的考驗則是被我們的波動吸引而來,因為我們需要那些經由它們所產生的智慧(在這種情況中,我們的直覺並不會引導我們避開我們所需要的學習歷程)。我們的成長來自於經驗本身,無論這份經驗是不是我們預先計劃好的。因此,如果你能專注在為什麼我可能為自己安排了某一個考驗,而非我是不是有為自己安排好考驗,那麼這本書才可能對你發揮最大的幫助。

  有關為什麼這個問題,等你在閱讀這些故事和其它人的出生前計劃時,就能夠得到詳細的說明。在其它人的計劃中,你可能會聽見自己內心的迴響。我建議你不要限制自己只閱讀那些與你本身,或你愛的人所面臨的狀況類似的故事,即便你正身陷於苦難之中。那些從不同人眼中看起來很不一樣的考驗,有可能是被安排來教導類似的課題,或產生類似的成長效果。你也許會從一個至少表面上看起來與你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人的故事裡,找到你以靈魂狀態存在時的動機。




  我們在出生前所做的這份計劃脈絡深遠,而且細節分明。這份計劃包含的絕不只是選擇人生考驗,其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存在。我們選擇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同樣選擇我們)、我們選擇要在何時何地出生、要上哪幾所學校、要以何處為家、要與哪些人相遇、要與哪些人發展怎樣的關係。如果你曾對某個初見面的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很可能真的早就認識他了。

  這個人很可能是你出生前所擬的計劃的一部分。明明是第一次看到或聽到某個地點、名字、影像或句子,你卻有種詭異的熟悉感,其實,那正是你對轉世投胎前所討論的事項的模糊記憶。在許多人生考驗的規畫會議中,我們會使用出生後所將使用的名字和外貌,這樣的作法可以方便我們在肉體的世界中認出彼此來。所謂「似曾相識」的感覺通常都來自前世所發生的事,但也有很多似曾相識的事情是對出生前計劃的記憶。


  當我們來到這個肉體的世界後,我們便忘了自己原來是個靈魂的存在。在轉世為人之前,我們早已知道會出現這樣的自發性失憶症狀。身為超凡的靈魂,我們希望能忘記自己真正的身份,因為,在記起自己是誰的過程中,我們將更加認識自己。為了獲得更深刻的覺知,我們離開了無形界——一個充滿喜樂、安詳與愛的地方— —因為在那兒,我們無法體驗與自身相反的一切。你可以試著想像一個只有光的世界。如果你從未曾體驗過黑暗,你如何能夠理解並懂得欣賞光明的意義?就是那份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對比,為我們帶來了更深層的認知,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對比,最終我們將記起真正的自己。肉體的世界能夠帶給我們這份對比,因為這個世界擁有所謂的二元性:上與下、冷與熱、好與壞。二元性中的悲傷,讓我們更懂得何謂喜樂。而這個世畀中的紛雜擾攘,則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平安和諧。我們可能面對的憎恨怨慰,更加深了我們對愛的瞭解。如果我們從未體驗過這些人性的面向,我們如何能懂得自己的神性?

  想像你原是來自一個終年演奏著全世界最美妙樂音的地方。這樂音不但令人深深沉醉,而且光華萬丈。終其一生,你都會持續聽見這樣的音樂。這音樂從不止息,但這也代表了沒有其他音樂在這個地方出現過。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正因為你一直在聽同樣的音樂,反而讓你沒有真正聽見。意思也就是說,你並不真正瞭解這音樂的意義,因為你從來不曾聽過其它的音樂。因此,你下了個決定,你要真正去瞭解這音樂的意涵。這時,你要怎麼做才可能達成目的呢?有一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也許那裡有不同的音樂,而那音樂裡有著刺耳的音符,或是不協調的樂章。這樣的對比會讓你對總是在家鄉聽見的音樂產生新的認識與欣賞。

  第二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用你的記憶把家鄉的樂音重新創造出來。將那悅耳無比的音樂創作出來的經歷,會讓你更深入理解這些音符的美好。

  還有第三個辦法。這個做法比另外兩個更有挑戰性,不過也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你發現,要獲得真正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在那裡重新創作出同樣的音樂,不過,得在你已全然不記得那音樂是什麼的情況下進行。憶起家鄉那動聽無比的樂音,並重新將之創作出來的經歷,將會讓你對這音樂本身的偉大,擁有最豐富、完整,並且更延伸的體會。


  所以,你勇敢啟程前往這個提供第三個辦法的世界。在那兒你聽見了音樂,而由於你已經沒有記憶,所以你認為那就是你聽過唯一的音樂了。這些音樂中有些曲子很悅耳,但也有許多曲子聽來非常不協調。這些刺耳的調子在你心裡累積成了一股想望——最終將成為一個解答——那就是,重新創作出原始的音樂。

  很快你就開始自己譜曲了。一開始,你很容易受到這個新世界中音量極大的音樂所干擾。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當你從傾聽外在的雜音轉移到傾聽你心中的旋律時,你的音樂創作就有了美好的進展。最後,你譜出了一曲傳世之作,而就在你完成之際,你突然想起一件事:你所譜出的這首傳世之作,正是在家鄉演奏的那一首樂曲啊。這個記憶又喚醒了另一件事:你,就是那音樂。這並非是你在自身之外所聽見的聲音,它就是你,你就是它。藉由在一個新世界創造自己,你現在已經完全知道自己是誰了——真真正正知道— —如果你從不曾離開「家」,你絕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自我認識。

  這樣的體驗正是靈魂所渴求的。每一個靈魂都是神性的火花,

  而每一個人——人類——都是靈魂能量的一部分,以肉體的方式呈現。每一個人的組成,都包含了只存在於短暫肉體生命裡的特質,以及一個永生不滅的核心,而這個核心會在人死後與靈魂重新結合。靈魂無比浩瀚,遠超過任何個人可以衡量,然而每一個個人對靈魂來說卻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深深摯愛著每個個人。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所以,有人接受生命困境的挑戰,也有人會排斥拒絕。塵世是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有人照著出生前所寫的劇本來行動,也有人拒絕照章演出。我們選擇如何回應挑戰——是憤怒與苦楚,或是愛與關懷。當我們知道是自己計劃了這些人生困境的考驗,該如何選擇就變得既清楚又簡單得多了。

  當我們存在自己的身體裡時,靈魂會透過感覺來與我們溝通。像是開心的感覺、平靜的感覺,還有興奮激昂的感覺,擁有這些感覺時就表示,我們與自己最真實的本質是一致的,這本質就是一個充滿愛的靈魂。而恐懼或疑慮的感覺就剛好代表相反的意義。我們的身體是個極度敏感的能量接受器(同時也是發射器),透過感覺,身體會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自己與眼前所呈現出來的自己是和諧一致,抑或是背道而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