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對音樂持“宇宙和諧論”。
他發現宇宙中各層次的結構之間存在著“數”的秩序的“相似性”........
-----------------------------------------------------------------------------------------------
中國古代文獻西漢劉安等著的《淮南子·原道訓》提出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以喻天地。”宇即空間,宙即時間。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沒有什麼不包括在宇宙之中。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小小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衛星;衛星繞著行星運行,行星繞著恒星運行。
太陽是發光發熱的恒星,在銀河系中,像太陽一樣的恒星有1000億顆以上,而在整個宇宙裡,像銀河系一樣的巨大星系還有許許多多。
概言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飄浮著的一粒微塵。
光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事物,一秒鐘運行30萬公里,光走一年的距離是一光年。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恒星叫普羅希馬半人馬座,它離我們大約4光年那麼遠。晴朗的夜晚我們能用肉眼看到的星星(行星除外)一般離我們的距離也有幾百光年,而宇宙中許多星系之間的距離動輒都是幾十億光年。
人,生活在地球的土地上,當他感悟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性和宇宙生命的無限性是如此懸殊時,勢必產生無窮盡的幻想,這種幻想實際上是人們心靈上的需要,他需要超脫這種時空差去滿足自己對無限性時空盡的追求。
而音樂的特性就是想像,就是幻想,是對宇宙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深情、神秘的幻想。
這正符合人類的心理狀態,因為人一生下來就經常處於未知之中,而音樂的幻想可以讓人們寄託自己千變萬化的情思。所以音樂特別能影響人,吸引人。
無論東方或西方,古代人都相信音樂與宇宙的自然本性有著天然的聯繫,音樂與人、與客觀世界、與整個宇宙是一個和諧的整體。
宇宙中無處不存在著音樂,無處不存在聲音。
我國古代的先哲們認為音樂的產生原本於宇宙的客觀規律。
宇宙是“物生而後有象,象滋而後有數”的,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呂代春秋》中記載:“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始於度量,本於太一。” ①
道家的老子和周易《繫辭傳》都曾嘗試以數解釋宇宙生成,後來又衍化為周易象數派。
儒家的荀卿也說過:“萬物同宇宙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對音樂持“宇宙和諧論”。
他發現宇宙中各層次的結構之間存在著“數”的秩序的“相似性”,把宇宙的不同層次,看作是“大宇宙”與“小宇宙”,認為“數”的秩序體現音樂的本質,自然的法則就是藝術的法則。
他假設宇宙行星之間存在和諧關係:太陽、月亮及各行星以不同比例的速度和距離繞地球運轉,從而產生不同聲音,稱為宇宙音樂(music of the spheres)。
羅馬哲學家西賽羅(前106-前43)及其它人則認為當時太陽系已發現的七個天體(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就是音階中七音形成之源。
直到17世紀這種關係被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克卜勒通過精確觀察與計算所證明。
克卜勒認為天體運動應該是和諧而有規律的,行星的運動是有節奏的,是遵從和聲規律的,是一首延續不斷的多聲部歌曲。
據他的推理,在太陽系這首歌曲中,自低至高依次是:
木星、土星是男低音,火星則是男高音的假聲,地球是男高音,而金星和水星相當於女高音,他以他的宇宙和諧的理論編寫了奇特的宇宙天體音樂。
據說克卜勒行星“第三定律”是受了他的家鄉巴伐利亞民歌《和諧曲》的啟示。
他的這種觀點雖然在300多年前已經作了闡述,但人們還是無法聽到這種天體音樂的聲音。
直到1979年,當代音樂家威利·盧福與鋼琴家羅傑斯在美國普林頓大學電腦中心,根據克卜勒行星的三大定律,將天體運動的資料,翻譯為可以聽得見的音樂,從此就使天體運動與音樂產生了一種直接的聯繫。當然,這種翻譯既需要通過嚴密的計算,又需要進行習慣的推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客觀世界運動規律性。
眾所周知,各種天體的運動都具有一定規律,呈現出一定的節奏:
脈衝星的節奏是以秒計算的,某些變星的發光週期是以日、月計算的,太陽黑子變化週期是以年計算的,地球冰河期的間隔是以萬年計算的,這些週期的互相交織,猶如音樂中各聲部節奏互相交織一樣,每個星球都像是一件樂器,以它各自的節奏組成一首天體合奏曲,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
天體的變化節奏在時間上是極為漫長的,但它們呈現出的這種有規律的節奏,與音樂節奏的原理卻是相通的。
鮑埃齊認為音樂有三類型:
第一種,宇宙音樂,表現在天體星球的運動中,在季節的嬗遞中;
第二種,人類音樂,把人的靈魂的各部分、理智與身體以及身體的各因素彼此聯結起來;
第三種,應用的音樂。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現代科學的結構》一文中指出:
“把人作為一個整體,放在整個宇宙中去研究,人要和宇宙聯繫在一起。這也就是新的人天觀。”
有限的生命根植於無限的自然之中,生命的脈搏無不按照宇宙的旋律不自覺地調整著運動的節奏。
天籟、地籟、人籟合而為一,是音樂中最高的境界。
①太一指的是宇宙。
(選自蔡松琦、蔡幸子著《鋼琴寶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