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8月8日不只是父親節





我姐住德國。
她在88LINE家族群組來訊:
「今年暑假這裏小學推行對著貓唸書。
       
去動物之家,約一隻,或帶/藉回家,
       
可增進閲讀樂趣及程度。
       
不是對牛彈琴哦!」

我弟問他:
「好主意。有創意,
  
依照我的觀察,最多4-5歳的小孩還會認真唸,
  
再大一點,可能就覺得『莊孝維』(台語,把人當傻子之意)
  
我會試看看老三的反應。
  
一定要貓?天竺鼠?」

「貓!」我姐說:「是小學到15歲都有。」
「弟,先去借貓來試試,最好老貓!
  
這是為了譲害羞、怕人批評的孩子提昇信心(有對象專注他)。
  
88日)不只是父親節!
  
今天也是世界〝貓〞節。」





88日是「世界〝貓〞節」?
我倒是別開生面,第一次聽到。

查查網路,
還真有其事!

國際貓日International Cat Day (World Cat Day)
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成立於200288日。
(還有WCF (World Cat Faderation世界貓盟!網址:http://www.wcf-online.de/WCF-EN/infothek/aktuellarchiv-6.html)
(我真孤陋寡聞,愛貓人士在此別笑我)

某愛貓人士在88日的po文:

人類啊,今天是88日世界貓日,給我好侍奉本王,盡你所能效忠吧。[喵喵]

真是笑歪我也。



回到「對著貓唸書」這個主題。

其實早在「對著貓唸書」、「伴讀犬」、「動物輔助治療」之前,
「工作犬」的領域已經行之有年。
工作犬的種類包括拉雪橇、護衛、協助和偵測,
然而居家陪伴主人的伴侶犬,也有經過訓練擔任撫慰心靈的項目,
這些伴侶犬會被帶去看望老人或陪伴病童。
老人和病童們身心有著不安、恐懼、焦慮、疼痛、迷惘等煎熬,
雖然沒辦法替代老人和病童承受這些感覺,但能使其舒緩就是最好的療效之一。
舒緩病痛的特效藥就是「笑容」,伴侶犬的出現最能帶來微笑。


(延伸閱讀狗兒的神奇療癒效用http://world.yam.com/post.php?id=3145)

而「閱讀教育輔助犬」(伴讀犬)只是心靈慰藉功能的項目之一。

世界上第一隻「閱讀教育輔助犬」是發生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一位名叫珊蒂馬丁的護士,從動物收容所領養的葡萄牙水獵犬──奧莉維亞開始的。
當珊蒂遇見了差點被安樂死的奧莉維亞,靈光一現有了READ DOG「伴讀犬」(「閱讀教育輔助犬」)的點子:
讓孩子唸書給狗狗聽。
於是奧莉維亞成為世界第一隻閱讀犬。

在孩子唸書給狗聽之後,因而獲得自信,並且喜歡自己,甚至奇蹟似地治癒了學習力較慢的孩子,
於是,珊蒂創辦了READ活動。接著美國百所學校開始發動一連串伴讀犬活動。
目前ITA (Intermountain Therapy Animals)在北美四十九州、加拿大三州約有兩千兩百組志工,在進行 READ活動。


獸醫師暨訓練師 祁偉廉說這種動物療癒的機轉:
美國人在執行此計畫時有個聰明的小撇步,
 
他們告訴小朋友,狗只會聽不會讀,
 
隨後便拿出寫著「come」的牌子給狗看,狗當然沒有反應,
 
然而當說出「come」口令時,狗就搖尾巴走過來,
 
用此證明狗看不懂卻聽得懂。
 
對一般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常常被家長或老師要求多讀書的立場,
 
透過「閱讀犬活動」轉變成為具有服務他人的精神。
 
這種巧妙的立場轉變,會是日後在社會面對弱勢族群時,重要的態度表現。
 
對於特殊的小朋友,無論自閉或過動的行為傾向,
 
也藉由毛絨絨可愛的狗,在持續閱讀、勇敢地讀出聲音方面,都有良好的轉變。」

2010年春天佛光山的妙明法師有鑑於美國有「閱讀犬」的服務,希望在台灣也能推動,所以與祁偉廉聯繫,試辦「動物菩薩」活動,讓小朋友唸故事書或英文書給狗聽,以增加閱讀能力或英文學習的效果。後來,屏東的育英國小、崇文國小和潮州國小、屏東縣教育局與屏東大學也相繼投入。

現在,這項創意,從狗也延伸到貓了。

2013年開始,美國動物保護團體結合貓也開辦了貓的伴讀活動,效果奇佳,所以推廣到全世界。
日本、德國。所以我姐介紹「念書給貓聽」的教育活動。

以下是自由時報的報導:

美國賓州柏克斯郡(Berks)動物救援聯盟發起志願伴讀計畫,讓小孩子到收容所唸書給流浪貓聽,對小孩和流浪貓都有益處。
柏克斯郡動物收容所業者表示,這項志願伴讀計畫是針對1年級到8年級具有閱讀能力的小孩所設。這項計畫不但有助小孩的閱讀技巧提升,對於所內的流浪貓更是一項難得與人類相處的機會。

據業者表示,這項志願活動自20138月開始發起,許多自願念前來唸書給貓聽的小孩在閱讀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
同時一些在家自學的小孩也有機會走出戶外與人接觸,甚至還曾有過患有自閉症的小孩參與活動,之後他們的病情也獲得了相當程度的好轉。

而所內的流浪貓也藉由時常與孩子接觸,聆聽小孩子規律而溫和的閱讀聲,而產生安全及舒適感,
變得越來越容易與人相處,也讓牠們能有更多機會被好心人家收養。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951282)






看樣子,
我們平常提倡閱讀也好、讀經班也好,
何妨暫時拋開那些功利的讀書態度
更可以擴大互動的視野與圈子,創造意想不到的愛的能量交流。


88日,世界貓日,謹誌。

------------------------------------(後記,八八節與貓日的連結)------------------------------

八八節,又稱「付清」節,因為〝把拔〞總是負責「付清」帳單。
當這一天,爸爸剛好收到兒子信用卡帳單時,

瞬間便成了「綠巨人」,


然後呢,
就跑到兒子房間把兒子「貓」一頓。(「貓」,是台語的「海扁」)


八八節便成了貓日。

3 則留言:

  1.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洪蘭教授說:
    ....在孩子人格成長的童年,很多大人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
    功課好才愛你,因為功課好會光耀門楣,為學校爭光。
    這難道不是功利主義嗎?
    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還不了解一個孩子的人品比他的功課重要太多?
    且不說現在是多元智能的社會,智育沒有那麼重要,
    父母第一就不應該用愛來制約孩子,
    威脅他如果沒有考到一百分,父母就不愛他了。
     
    從心理學的實驗得知,恐懼是最強而有力的動機驅力,
    孩子都非常在意父母的愛,所以用「不愛你」作威脅的確很有效,
    但是這個代價是很慘重的,
    對孩子人格的傷害很大。
     
    我以前有個美國同學被抽去越南當兵時,他最放不下心的是他的貓,
    到處拜託別人幫他養。
    我問他為什麼重貓輕人,他說只有貓給他的是無條件的愛,
    貓不因他今天在學校表現不好就給他臉色看,也不因為他沒有錢而不讓他抱。
    他的話聽了令人非常難過,
    原來他的父母兄姐都是醫生,只有他功課不好沒有進醫學院,
    所以在家中他變成隱形人,大家對他視而不見,
    只有貓給了他無條件的愛,所以他一定要為這隻貓找個好家。.......

    美國最近有很多州讓孩子大聲念書給狗聽,用狗來幫助閱讀障礙的孩子學習,
    結果發現效果很好。
    狗沒有勢利眼,對孩子一視同仁,
    孩子不必擔心因念錯而被責罵,也不會因念得不流暢而緊張,
    孩子從念書給狗聽中找回了在班級中失去的自信。
    很奇怪的是,當孩子有自信時,他的成績就進步了。
     
    真正的愛不應該有條件,被讚美是人的基本需求,
    被讚美的人會更加努力去贏得讚美,
    這是為什麼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
    人有了長處,頭就會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就容易了。
    假如我們能像寵物一樣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時,
    這孩子不會懷疑自己生存的價值,不會自卑,
    自然就不必用錢去買友情與愛了。
    我們周邊一定有很多渴望愛的孩子,
    請大家拋棄世俗功利的眼光去看他的長處,
    幫助他找回他的信心。

    ~摘自http://www.mdnkids.com.tw/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9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