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穎卿
星期天的早餐之後,我加入了孩子們的清潔工作。和孩子們一起料理家事的時候,時光彷彿倒流到自己的童年,母親帶領著小小的我,學習家事的技巧、領略工作當中的樂趣和工作之後的成就感。
我的家事學習開始得很早,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母親已經把一整個家的清理工作交給了我。
我的父母很勤奮,工作很忙,因此我一心一意想為父母分憂解勞,希望他們結束一天工作回家的時候,一切家事都已經做完,而且做得很完美。
我是家裡四個孩子當中最小的一個,因為父親是家鄉的中學校長,父母親不希望我們一直被特殊對待,所以一上中學就一個個把我們送到台北去讀住宿學校。
我上四年級的時候,長我三歲的小哥哥也離家了,我因此感到非常寂寞。
放了學總會想起哥哥姐姐,先獨自傷心的哭上一回,然後坐在房間裡開始想,我該怎麼動手把家裡打掃一次。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謝自己有機會接受這樣的生活訓練。
當時,我們的家是一棟近百坪的日式庭園房子,我必須非常有組織才能在時間內把許多事做好,因此我是從生活裡學會「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母親雖不曾要求我要把家裡打點到什麼程度,但由於我很仰幕她的生活品味,因此她不需要要求我,我也會要求自己,小小的我模擬著媽媽平常安排家事的方法,學習管理自己身邊的大小事。
媽媽只要一有空就教我做很多事,烹飪的、縫飪的、清潔的,她也為我讀日文雜誌。
在那些美麗的照片裡學習不同的生活。
我印像很深刻,雜誌裡有一個國際牌的家電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好可愛的四五歲小女孩,她跪坐在褟褟米上燙一條小手帕,旁邊只有一句話,
翻譯起來的意思是──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我的母親一直是這句話不餘遺力的實踐者,
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持續努力的追隨在這個責任信念之後。
想想今天早上我和孩子們做了些什麼?
我們研究床罩怎麼舖會更好看、我們洗碗的時候察看許多清潔的小細節,
我們還一起聽了一點音樂。
這些事我們都不是第一次做,
但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
因為孩子時時會使妳失望,她們有時會很不愛做家事、有時無法自動自發,
如果我們只用耐心去帶領, 那太消極也不夠有趣。
孩子常常希望妳能陪著她一起做,
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她們也從當中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
將來有一天,當媽媽不再陪伴的時候,她們和生活也能產生這麼愉快、這麼單純的互動。
我與母親一起做家事的習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過,
只是現在我們變成互相欣賞的「家事朋友」,
不論武藝的高低,但論學習的心得。
這樣的親子關係真切而美好,是許多專家的建議也無法幫忙建立的。
如今我的家事導師雖然年已七十卻寶刀未老,
一道咖哩螃蟹讓她一線連起美國的大姐、曼谷的我和台灣的她。
「每個人都要做做看、好吃極了!」
媽媽在電話中這樣叮囑我們,當然是要做的。
因為有這麼一個家事導師時時在督促我們,
讓我更想帶領孩子去領略「動手做去」的美好。
把衣服摺的整整齊齊很快樂、
把餐桌佈置得漂漂亮亮也很快樂、
把混亂化為平整很快樂、
照顧別人更快樂;
身邊的快樂這麼多、這麼實在,
我要她們一樣一樣都懂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