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2015.3.17「極光」(Aurora )的幾個探討


2015315日發生太陽大風暴,太陽向地球釋放了一波強大的太陽粒子,
引發地磁暴,並使極光更加耀眼。

天文學家稱太陽風暴為『日冕物質拋射』或日冕瞬變
此次太陽風暴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315日凌晨254分,
315日噴發的太陽粒子,
317日抵達地球。

 一場太陽風暴“降臨”了地球,持續了24小時以上。
這次太陽風暴並未如預測中對通信有所影響,
卻意想不到造成多個地區出現美麗的極光現象,
還有一些本不會出現極光的地區亦出現了。

極光是太陽帶電粒子進入地球磁場時,
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夜間高空出現的美麗光輝。

極光最常出沒在南北磁緯度67°附近的兩個環狀帶區域內,
分別稱作南極光區和北極光區。
北半球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亞、格陵蘭冰島南端與挪威北海岸為主;
而南半球則集中在南極洲附近。

這次極光爆發規模較大,北半球的俄羅斯、英國、荷蘭、波蘭,
甚至法國都出現了北極光現象,
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則出現南極光奇觀。

澳大利亞氣象局解釋道,南極光驚現澳新大陸上空這一現象,
是由於當帶電的電子和質子加速下跌至地球的磁力線,
並碰撞到上層大氣中的中性原子而發出螢光,
這種原子通常出現在地球上空約100公里處。

最常見的極光顏色是紅色和綠色的,這些螢光是氧原子引起的。
而氮原子則可以釋放出青紫的光來混合其他原子所釋放的色彩。
這也是這些極光為什麼會出現各種美妙的色彩的原因。

這次極光在北緯40度至50度之間的低緯度地區如法國都能出現,
有專家分析,
不僅與這次太陽風暴的威力巨大有關,
也與近幾年歐洲大陸上空部分地區的臭氧層變薄有關。

然而,
除了詭麗奇幻,以及天文學家的現象解釋外,
從以前到現在,
人類對於極光」,有什麼看法呢


一、「極光」古時神話為『燭龍』:

《楚辭.天問》:「西北醉起,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楚辭章句》:「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提燭而照也。」

《山海經.北大荒》:
「西北海之外,赤水以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海外北》: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而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博雅》:「,腨也。又國名。」《山海經》:「無之國,在長股東,爲人無。」《註》:「,肥腸也。」)

《准南子.地形》:
「燭龍在雁門北,必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拼湊起來,「燭龍」大約是這樣:
西北方幽冥無日之地,就是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有龍,人面蛇身,
照亮此九陰(極陰暗之地),紅身長千里,蛇行蜿蜒高空,
不吃不喝不休息,能呼風喚雨。
醒著時是白天,睡民時是黑夜。
住在鍾山,又名『燭陰』

屈原說其地的景色是:『積冰』、『不見日』、天白皓皓(雪景),寒凝凝,是大地的最『北極』。

《文選燭賦》也認為燭龍存在於北極區:『六龍銜燭于北極。』
  (而且燭龍可以同時現形為六身。)

在北極圈附近,晝夜以冬夏劃分。
夏至以後是半年白晝,而冬至以後則是半年長夜。
所謂『司幽之國』、『長夜無日之國』,即中國東北高緯度地區、靠近西伯利亞和北極圈附近冬季半年的正常現象。
而『燭龍』恰恰活動在這樣一個地區。
原來,所謂『燭龍』,並不是一種生物性的存在物,而是北極圈附近的一種自然現象--極光。




《山海經》提到『燭龍』「吹而東,呼而夏」,恰好極光最明亮的時候,就是春秋之際,
古人把這樣劇烈的天氣變化(永夜永晝的快速交換,與其造成的天氣效應),
因此更加把這種「怪物」神化,認為可呼風喚雨。




二、「極光」就是「天裂」;
「天裂」就是「大亂之時」:

「天裂()」最早的記載是:
《漢書天文志》孝惠帝二年:
「天開東北,廣十餘丈,長二十餘丈」

伏侯《古今注》曰:
「成帝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黃白氣,長十餘丈,明照地,或曰天裂,或曰天劍。」
(《太平御覽》卷二引)



亞里斯多德的《氣象通典》
也對極光稱之為「裂隙」(Chasms)。
東西方對極光的描述竟然如此巧合。



《老子》三十九年章: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莊子至樂》:
「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

所謂「天清」是蔚藍的晴空,
正如同古人以蒼蒼來形容天色,
北極光的色彩,劃入夜空,使清明的夜空如同破裂一般。

《史記天官書》:
「不乃天裂若地動」
(天裂豈不是像地震一樣)

《老子》把天裂和地發作為天地也有不能清寧的狀況,
正如同《天官書》所說的「天裂地動」是一樣的。




三、「極光」就是「天開眼」之時:

元姚桐壽《樂效私語》記載:
「大德三年己亥秋九月晦,余曉詣嘉禾,
時曉星猶在樹杪,
忽西南天裂數十百丈,光焰如猛火,照徹原野,
一時村犬皆吠,宿鳥飛鳴。
余諦視其裂處蠕蠕而動,中復大明若金熔於冶鑄者,少時方合。
操舟者謂余曰:
天開眼也。」




民國《大荔縣新志.足徵錄.異徵》記載:
「民國七年某夜天東北忽裂,兩頭狹中闊,其色赤,俗名天開眼。」




四、「極光」就是耶穌受洗、聖靈降臨之時:



馬可福音1:9-11記載: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裡受了約翰的洗。
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the heaven sopened),
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五、「極光」就是「耶和華的日子」,
          就是末後「聖靈降臨」與「大能澆灌」的日子:

《使徒行傳》2:14-21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豫言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
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
到那時候,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
(引自《約珥書Book Of Joel2:28-31)



五旬節本來就是基督教的聖靈降臨日(亦稱聖神降臨節)
源自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七七節」。
猶太教按猶太曆守節期,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五十天,
上帝在西奈山頒給摩西《十誡》的日子
上帝帶走猶太人離開埃及,並在五旬節時,帶他們走到西奈山,賜給他們「律法」(《妥拉》(Torah),「神的引導」)
在《出埃及記》19:16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

(請注意,
    這裡的「雷轟、閃電」是英文翻譯後的意思,
    其實希伯來文原意是「聲音和閃光」。
猶太人對這段經文的解釋是:
「當神在西奈山賜下《妥拉》時,祂用祂的聲音向以色列百姓展現出神蹟。神說話時,祂的聲音就迴盪在整個世界」

拉比約哈南(R. Johanan)說,
當神的聲音發出時,分裂成七十種聲音,七十種語言,
因此所有的民族都能聽懂祂的聲音,當各民族聽見他們自己的語言時,他們都很害怕。然而以色列百姓並不只是聽見 上帝的聲音,實際上,他們也看見聲波從神的口中發出,而這些聲波看起來就像是火焰般的物質飛竄而出,每一個誡命穿梭在整個營地,並分別臨到每一個猶太人,最後他們看到的火焰般物質,就深深地刻在法版上。)



因此五旬節是慶祝啟示的時刻、是領受啟示的時刻。
在西奈山他們領受神寫下的《妥拉》,在使徒行傳時,他們就領受了神的「預言」--所有的人都說著他們的方言和預言。

先知約珥說: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豫言。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
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
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約珥書》提到:
有一天,上帝要把祂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領受聖靈的人不再只是某些特定的人,而是「凡有血氣的」
這和其他舊約聖經描述 上帝的靈只降臨在某些少數人身上,有很大的對比。



約珥這名字的定義是「耶和華是神」(Yahweh is God)。
《約珥書》的中心主題在強調「耶和華的日子」或「主的日子」
「耶和華的日子」常以戰爭作背景,涉及神的權柄、干預、裁決等意義
它的意思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神必定掌權,擊敗邪惡勢力。
第二是邪惡會被嚴懲,行惡者最終會得到應得之報應,正義終會伸張,並賜福給信靠祂的人。
第三是那日的來到,信徒要活在神的亮光中。
 故此,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雖然是審判的日子,也是得拯救的機會,是盼望的時刻




上帝打開天門,
將我們所需要的啟示賜下來使我們得到生機,
聖靈降臨,在那當中顯示了祂與我們同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