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書發表會
2004年十月一日,是我的新書《看神聽鬼》的發表會,
我邀請了書中提及的所有通靈者到場。
除了三少爺因人在台中,不克前來外,
慈惠堂王堂主夫婦、小慶、半僧居士、蔡伶姬、張開基都蒞臨會場。
我的書原預計八月底出書,後因故延到十月一日,由於我再三改稿的結果,使出版社作業十分倉促。
我的初稿給張開基、傅大為、半僧居士、小慶四位看過,原因是要請他們作序。
大塊老闆郝明義認為半僧與小慶皆為書中提及的通靈人士,不宜寫序,所以他們二位的序沒放上去。
三少爺要求先看看寫他的那一段,他看後改動許多,大意是說明他為何到台中開館,
但我出書的目的不是為他宣傳而僅是陳述我與他打交道的過程與感想,
所以我並未採用他改動的部分。
由於出版日期延後,加上後來又發生許多事,致使我最後的定稿與初稿相差甚遠,幾乎改動二分之一以上。
定稿未給任何人看,
一則時間來不及,
二則我不想讓任何人左右我的內容,
因為那是我個人主觀的經驗,不容他人置喙。
書在新書發表會前一天才出爐,除蔡伶姬是在前一天拿到外,其他人皆是在現場拿到書。
我原未打算邀蔡來參加新書發表會,出版社認為不妨邀她出席。
原本張開基也不想來,因他住花蓮,往返不便,更何況他久已不彈此調,興趣缺缺,但三少爺卻一直慫恿他來。
未料他們兩人後來竟引發日後之戰,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按書中人物出場的秩序,請他們一一發言,王堂主不善言辭,只說願替大家服務。
半僧居士強調人要反省自己這一生到底要什麼。小慶說她雖通靈,但仍主張不需藉助通靈,應好好掌握現實人生。
快速破功的通靈者
不料輪到蔡發言,她一上來便說我迷信,竟然請來慈惠堂堂主,
我十分尷尬,不知如何回應,她長篇大論說教一番後便說她的電話號碼已改,再版時不要再登她的電話號碼。
我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我若要登他們的電話或網站,事先會徵求他們同意,
我決不會未經當事人同意而擅自登電話。
由於我對蔡的輔導方式有些疑慮,更何況她已在她的網站上說自八月起鬱金香咖啡屋要關門,不再做讀書會,因她要上電視,所以我自始便未刊登她的電話。
也因她這番話,令我懷疑她是否仔細看過我的書,但因她是我邀來的貴賓,我不方便當面批駁她,她可以無理,我不能失禮,我作結時只委婉道:
「要是依我以前的個性,我對看不順眼的事,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但我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社會運動,知道人有智愚高下之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所以我提供不同的通靈者名單,只要他們是術德兼備的。」
在張開基發言時,小慶傳紙條給我說:祂們來了,在場有很多,因為她聞到香味,應是神、佛、菩薩。王堂主也悄聲告訴我有不少靈界的靈在場。
他們都要我別擔心,因為來者並無惡意,祂們不過是對此盛會感興趣。
發表會結束後,我與小慶夫婦一起吃晚飯,她告訴我先來的是高靈,祂們走後,又來了一些低靈,祂們也想來成長學習的。
我不通靈,自然看不到有的沒的。
我只覺得這次新書發表會不像兩年前的《挑戰維納斯》那麼轟動,那次我以58歲高齡穿泳裝亮相,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事後,山上的鄰居告訴我,他們對蔡感到失望,看她的書,覺得她是個有心濟世的人,不料她本人的態度十分踞傲,而且霸佔大部分的發言時間,忘了她是來賓而非主角。
我對她並無慍意,原因是她剛嶄露頭角,會不自覺的急於表現。
我自出道以來,與不少剛露頭露臉的人同台演出,他們總是急於表現,搶著發言。
我常問自己,是否也曾有這種毛病。
成名日久,很清楚人們是多麼健忘的,每天電子媒體出現的人有多少?
就算你紅極一時,甚至紅上二十年、三十年如張小燕之流的藝人,
只要在螢光幕上消失半年,人們早把你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剛出道時,不也急於表現嗎?直到今日,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老是扮演驚世駭俗的角色。
兒子們也學會應付他們老娘作怪所招致的物議,「老人家嘛!就喜歡作怪吧!」
但張開基不知為什麼,卻為我打抱不平,認為蔡的言行太過份。
我告訴他我毫不以為意,對她並無半點惡感,只是她修理王堂主,讓我覺得很尷尬,所以事後帶了水果去慈惠堂,跟師父道歉。
師父依舊笑瞇瞇說:「別人有批評,阮都更要打拼做,要改進缺點,要謝謝別人的批評。」
脊椎報銷
上完各種媒體打書後,我的脊椎終於掛了。長期為我治療高血脂的楊醫師(郵政醫院)是個術德兼備的好醫生,他看了我的片子後,認為免不了一刀,不過他可以介紹一位他生平十分佩服少數術德兼備的神經外科高手──
長庚的李石增教授來為我做手術。
我原先還想忍痛挨到十一月底再開刀。我不想驚動任何人,
包括山上的鄰居,所以騙大家說我出國,要到年底回來。
開刀過程很順利,復原亦快,最主要是在山上生活了兩年多,每日勞動,
時時照頻譜儀,每周給謝醫生針炙一次,身體狀況比我剛減肥成功時要好許多。
養傷期間,在百般無聊之際,發現書架上有多年前別人送我的奧修的書,
當時我對這人毫無興趣,所以從未翻閱過,甚至還將其中幾本捐贈給建中圖書館。
不料看後,發現此人的論調與我不謀而合,可謂心有戚戚焉。
因此之故,我的心又蠢蠢欲動。
當初在研究靈異時,曾要張開基介紹一些術德兼備的通靈者,
他說他已有十年不在江湖上行走,後起之秀不認得,至於以前報導過的,甚少能通過魔考(魔考原為磨考是佛教的說法,修行時易有魔來搗蛋測試當事人道心是否堅定),
大多都在名利雙收後變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